為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和“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2014年上半年,山東做出“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的重大決策,分門別類制定了22個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方案。方案實施兩年多來,這些行業產品結構、創新水平、市場競爭力等明顯提升,有力推動了山東工業轉型升級。 兩年多來,山東22個工業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方案穩步推進,工業綜合素質明顯提升。2015年,22個重點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3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63.5%,較2013年提高1.2個百分點。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新材料等14個行業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中,22個重點行業貢獻了六成多,年均增長6.14%,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效益給力,彌補了采掘業606億元的利潤虧空。 從產業結構看,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過剩產能三大領域有進有退,結構進一步優化。4大新興產業規模快速膨脹,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端裝備遙遙領先,濟南都市圈數控機床、青島軌道車輛和機器人、濰坊內燃機等7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功能陶瓷、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優勢凸顯,云計算、大數據加快布局。18個傳統產業加速轉型,中高端產品比重明顯提高,涌現出本色環保型造紙、智能節能型家電、定制高端服裝等一批引領消費的新產品。而在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領域,低效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為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我們整個的轉型升級體現了創新驅動性和創新為動力的這么一個結構換代升級的特征。” 山東省經信委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孔慶成:“這些成效也充分證明,省委省政府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這一分行業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對全省轉方式調結構發揮了重大作用。” 漂亮的成績單背后,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從自身看,山東醫藥、紡織服裝行業近兩年年均增幅分別低于預期2個和7.7個百分點,鋼鐵、水泥、輪胎等行業甚至連續負增長。站在全國看,2015年,山東原材料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高于江蘇15.3個百分點,而裝備類產業占比低于江蘇17.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偏重、附加值偏低的現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一組數字或許能找到癥結,2015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172億元,僅為廣東的18.5%,山東每萬名員工機器人密度為36臺,而浙江已達52臺。 山東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魏建:“總體來看我們的轉型升級步伐,由于產業結構較重,還是較為緩慢。新動能的培育還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在技術研發的高投入上、人才的快速成長上、品牌的建設上,我們山東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把脈問診、對癥下藥,針對重點行業中期評估查找出的問題,山東將繼續突出創新鏈、產業鏈、財稅鏈“三鏈融合”,增強轉型升級的動力和后勁。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理事長郭金明:“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前瞻性地部署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增強發展的新動力。”為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和“走在前列”的重要指示精神,2014年上半年,山東做出“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的重大決策,分門別類制定了22個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方案。方案實施兩年多來,這些行業產品結構、創新水平、市場競爭力等明顯提升,有力推動了山東工業轉型升級。 兩年多來,山東22個工業重點行業轉型升級方案穩步推進,工業綜合素質明顯提升。2015年,22個重點行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33萬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的63.5%,較2013年提高1.2個百分點。高端裝備、信息技術、新材料等14個行業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工業平均水平。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中,22個重點行業貢獻了六成多,年均增長6.14%,值得一提的是,制造業效益給力,彌補了采掘業606億元的利潤虧空。
從產業結構看,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和過剩產能三大領域有進有退,結構進一步優化。4大新興產業規模快速膨脹,軌道交通、智能制造等高端裝備遙遙領先,濟南都市圈數控機床、青島軌道車輛和機器人、濰坊內燃機等7個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功能陶瓷、高性能纖維等新材料優勢凸顯,云計算、大數據加快布局。18個傳統產業加速轉型,中高端產品比重明顯提高,涌現出本色環保型造紙、智能節能型家電、定制高端服裝等一批引領消費的新產品。而在輕工、紡織、機械、化工、冶金、建材等6大領域,低效落后產能有序退出,為先進產能騰出發展空間。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我們整個的轉型升級體現了創新驅動性和創新為動力的這么一個結構換代升級的特征。” 山東省經信委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孔慶成:“這些成效也充分證明,省委省政府敲開核桃、一業一策的決策是完全正確的,這一分行業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對全省轉方式調結構發揮了重大作用。” 漂亮的成績單背后,也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從自身看,山東醫藥、紡織服裝行業近兩年年均增幅分別低于預期2個和7.7個百分點,鋼鐵、水泥、輪胎等行業甚至連續負增長。站在全國看,2015年,山東原材料類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高于江蘇15.3個百分點,而裝備類產業占比低于江蘇17.7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偏重、附加值偏低的現狀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扭轉。 一組數字或許能找到癥結,2015年,山東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開發經費支出172億元,僅為廣東的18.5%,山東每萬名員工機器人密度為36臺,而浙江已達52臺。 山東大學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魏建:“總體來看我們的轉型升級步伐,由于產業結構較重,還是較為緩慢。新動能的培育還面臨很多挑戰,特別是在技術研發的高投入上、人才的快速成長上、品牌的建設上,我們山東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把脈問診、對癥下藥,針對重點行業中期評估查找出的問題,山東將繼續突出創新鏈、產業鏈、財稅鏈“三鏈融合”,增強轉型升級的動力和后勁。 山東省經濟和信息化研究院理事長郭金明:“我們應該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前瞻性地部署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領域的重大技術攻關,增強發展的新動力。”鑫泰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龍門 山東省經信委規劃與技術改造處處長孔慶成:“強力推進發展動能、產業分工、資源配置、方式目標四個轉變,抓好企業家隊伍建設、品牌建設、技術創新改造等十件實事,推進重點行業向更高層次、更好水平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