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
 |
|
我國機器人市場現狀及未來變化趨勢 |
發布時間:2016/7/2 13:07:16 來源:鑫泰科技 發布者:manni123 |
|
近日,由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為整個機器人產業吹起了東風。 一、全球現狀 法國市場調研公司Yole預測了機器人細分行業未來的市場規模,到2021年總體市場規模將會達到460億美元。未來工業機器人占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國防機器人,預計占比接近20%;消費級機器人占比位列第三;商用機器人份額雖然僅位列第四,但是增長速度在未來5年內將會翻一倍,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醫療和安全領域的機器人也會逐漸起步。 統計顯示,2015年銷量首次突破24萬臺,達24.8萬臺。其中中國市場處于領先,銷量為6.6萬臺,同比增長16%。中國本土機器人制造商正不斷取得進展,2015年累計銷售22257臺,市場份額從2013年的25%增長至2015年的31%。 2015年歐洲機器人銷量同比增長9%,接近5萬臺。東歐是主要的增長來源。北美市場的銷售同比增長11%,至3.4萬臺。 201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銷量增速為12%,不到2014年29%增速的一半。全球制造業機器人密度(每萬名工人使用工業機器人數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業發達國家機器人密度普遍超過200。 中國機器人銷售情況 2015年國產多關節機器人銷售加速,銷量超過6000臺,同比增長71.7%,占國產工業機器人總銷量的27.4%。 工廠物流機器人銷量超過1700臺,同比增速高達93.7%。 坐標機器人仍是國產工業機器人主力機型,2015年銷售接近10600臺,占機器人銷售總量的比重為47.6%。 平面多關節機器人銷售2179臺,銷量同比下降20.8%。并聯機器人和圓柱坐標機器人銷售均實現同比增長。 數據顯示,三軸四軸等低端機器人在國產工業機器人中比重下降,而技術附加值較高類型產品的比重在提升,表明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結構正在逐步優化。 二、全球機器人龍頭企業都有誰? 世界工業發達國家已經建立起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核心技術與產品應用領先,并形成了少數幾個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的機器人龍頭企業。 三、中國的差距在哪里? 主要表現在: 機器人產業鏈關鍵環節缺失,零部件中高精度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等依賴進口; 核心技術創新能力薄弱,高端產品質量可靠性低; 機器人推廣應用難,市場占有率亟待提高; 企業“小、散、弱”問題突出,產業競爭力缺乏;鑫泰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龍門 機器人標準、檢測認證等體系亟待健全
四、需求與機會并存 工業機器人 中國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構建以智能制造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體系迫在眉睫,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 服務機器人 老齡化社會服務、醫療康復、救災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娛樂、重大科學研究等領域對服務機器人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 五、工業生產、公共服務機器人潛力最大 機器人細分領域,產品品類眾多。而發展規劃中提到的重點推動的以下10個標志性產品。其中大部分是工業機器人,在關鍵性能參數上有更進一步的要求。還包括消防、醫療護理等公共服務方向的機器人。 1.弧焊機器人 6自由度多關節機器人,中厚板弧焊機器人額定負載≥10kg,薄板弧焊機器人額定負載6kg。實現焊縫軌跡電弧跟蹤、高壓接觸感知、焊縫坡口寬度電弧跟蹤等關鍵技術的應用。 2.真空(潔凈)機器人 真空最大負載15kg,潔凈最大負載210kg,重復定位精度±0.05~0.1mm,實現真空環境下傳動潤滑、直驅控制、動態偏差檢測與校正及碰撞檢測與保護等關鍵技術的應用。 3.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 6自由度以上,適應工件尺寸范圍在1m*1m*0.3m以上,具有智能工藝專家系統,可自動獲取信息生成作業程序,全過程非示教,自動編程時間小于1秒,滿足噴涂、拋光、打磨等復雜的作業要求。 4.人機協作機器人 6自由度以上的多關節機器人,自重負載比小于4,重復定位精度±0.05mm,力控精度<5N,碰撞安全監測響應時間<0.3s,選配本體感應皮膚的整臂安全感應距離<1cm,防護等級IP54,適用于柔性、靈活度和精準度要求較高的行業如電子、醫藥、精密儀器等行業,滿足更多工業生產中的操作需要。 5.雙臂機器人 每個單臂6自由度以上,關節轉動速度≥±180°/s,雙臂平均功耗<500W,帶雙臂碰撞檢測的路徑規劃功能,集成雙目視覺定位誤差<1mm,2指/3指柔性手爪行程≥50mm,抓取力≥30N,重復定位精度±0.05mm,適用于3C電子等行業的零件組裝產線。 6.重載AGV 驅動方式:全輪驅動;最大負載能力40000Kg;最大速度:直線20m/min;轉彎半徑:2m;輔助磁導航精度:±10mm;防碰裝置:激光防碰;舉升裝置:車體自舉升;舉升行程:最大100mm。 7.消防救援機器人 滿足自然災害和惡性事故等現場對災情偵察和快速處理的需求,在高溫高壓、有毒有害等特殊環境下,可完成人員搜索、災情探測定位、定點拋投、排障、滅火和救援等任務。 8.手術機器人 冗余機械臂的自由度數目不小于6個,最高重復位置精度優于1mm,選取點上的測量誤差不大于1%,可完成各類相關手術。 9.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 導航方式:激光SLAM,最大移動速度0.6m/s,定位精度±100mm,定位航向角精度±5°,最大工作時間3h,手臂數量2,單臂自由度2-7,頭部自由度1-2,具備自主行走、人機交互、講解、導引等功能。 10.智能護理機器人 面向老人照護需求,具有智能感知識別、自主移動等能力,與用戶進行交流,輔助老人進行家務勞動,提供多樣性的護理服務。 六、主力推廣行業用 工業機器人用量大的汽車、電子、家電、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行業; 勞動強度大的輕工、紡織、物流、建材等行業; 危險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業; 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醫藥、半導體、食品等行業; 救災救援領域,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在自然災害、火災、核事故、危險品爆炸現場的示范應用等。 醫療、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 開展陪護與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失能與認知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 開展智能假肢與外骨骼機器人在行動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 開展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智能手術中心的試點示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