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
 |
|
廣東:今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240家 |
發布時間:2016/6/14 14:03:01 來源:鑫泰科技 發布者:manni123 |
|
近日正式公布實施的《廣東省工業企業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方案(2016—2018年)》明確,廣東省將以創新驅動作為促進工業發展的核心戰略和總抓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著力點,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深度融合,提升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初步構建創新型經濟發展格局。 江門市作為老工業城市,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明確了“六新六去”工作清單,特別是新技術(新技改)方面,一方面鼓勵企業開展技術改造,以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新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把一批傳統企業改造成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吹糠見米”;另一方面要大力培養技能人才,開展企業家人才培訓,引進高層次人才,為推動新技術(新技改)提供智力支撐。 加大工業技改投資 《方案》指出,到2018年底,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3%以上,工業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1400家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提升至1.3%左右。同時,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提升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力爭到2018年底,高新技術企業達1.3萬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超過41%。特別是大型工業企業,目標是到2017年底,實現大型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中型工業企業普遍設立研發機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比例達20%。 就江門市具體情況而言,六大傳統產業(機電、紡織服裝、電子信息、食品、建材、造紙)產值占全市的2/3。“沒有夕陽產業,只有夕陽企業和夕陽的人”,因此,近年來我市主抓工業投資尤其是工業技改投資,工業技改投資連續兩年增幅超過100%,增幅排在全省前列。此外,我市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小微雙創示范工作,力爭實現“五個倍增”(r&d占gdp比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高新技術企業數和科技型小微企業數、科技孵化器及新型研發機構數、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實現倍增),建設“環五邑大學創新經濟圈”,打造科教強市、人才強市。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 記者從江門市第一批“六新六去”新技術(新技改)清單中獲悉,我市將積極培育建設研發機構、孵化器及眾創空間。支持高校院所、企業、社會團體等多主體以產學研合作的方式,建設一批面向園區、專業鎮或產業鏈服務的省、市級產業研究開發院,重點培育扶持廣東廣天機電研究院、大長江集團豪爵研發中心等省、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全年全市省級新型研發機構達6家。 同時,江門市今年還將加快珠三角(江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以江門國家高新區為核心,引領“1 6”核心園區發展,爭創全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樣板區取得明顯成效。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全市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力爭達240家。積極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今年全市科技型小微企業達力爭達到1200家。引入10家以上物聯網及北斗應用產業類企業,完成江門車路協同示范項目建設。 以智能制造提升傳統產業技術水平,技改投資年度增長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機器人應用”50家,重點推進地爾漢宇機器人產業化項目(二期)、廣東科杰機械自動化有限公司智能裝備制造等一批智能制造類項目,培育年產值超億元的智能制造骨干企業2家。推進沈陽機床i5智能產業園區建設,支持沈陽機床與江門各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合作創立i5智能數控裝備及工業4.0培訓中心,規劃建設珠西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園。 此外,江門市還將推進中國青創匯、全國博士后創新示范中心(創智園)建設,舉辦2016年“中國青創匯”系列活動,推進省、市級“青創匯”院士工作站建設,落實工作機制和年度目標任務,完成人才公寓選址、租賃和建設,建立與全國博管辦常態化聯系工作機制。全年小微科技企業庫新增380家,總數達到1200家。鑫泰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龍門 在打造“環五邑大學創新經濟圈”方面,圍繞“珠西智谷”“珠西創城”“岡州創客”等,推進五邑大學開門辦學,借助北航等資源力量,推動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打造廣東首個創客街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