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您目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
 |
|
綠色設計是促進工業轉型發展重要舉措 |
發布時間:2016/6/13 15:27:05 來源:鑫泰科技 發布者:manni123 |
|
有專家表示,多年的研究證明,80%的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取決于產品設計階段。因此,綠色設計是促進工業綠色轉型發展的最關鍵環節和最重要舉措。而工業再設計將徹底摒棄“傻大黑粗”式依賴資源消耗、依賴低成本競爭、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的制造方式。通過精益設計改良產品基因,通過精密制造提高產品可靠性,從而提高制造業的質量效益;精密制造通過節省原材料、基本零排放實現環境友好的綠色制造。實現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的轉變,實現由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物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的轉變。 《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推進勢必將加快企業角色進程轉變,并提出了提高國家制造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強化工業基礎能力,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大力推動重點領域突破發展、深入推進制造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提高制造業國際化發展水平等九項戰略任務和重點。
工業再設計將對這些戰略任務提供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工業再設計體系當前至少可以在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實際上,工業再設計的思維是對過去設計理念的一次升華。因為,設計確定了工業品的基因,工藝和制造塑造了工業品的體格。而過去一度基于“測繪仿制的逆向設計”和“引進消化”的照抄模式,造成了我國從學術界到工業界極少形成基于系統思維和功能觀點的產品正向設計和創新設計方法學的理論和實踐,從而造成設計與工藝、設計與制造之間的各自為政、脫節嚴重,互相對立關系。 綠色設計是綠色制造的前提,它是基于產品自主設計能力的,而中國工業自主設計能力不足,特別是創新型正向設計能力不足,跟蹤研仿的模式很難建立綠色設計意識和能力,導致綠色設計能力基因性缺乏。 過去,由于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方式比較粗放,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偏低、環境污染嚴重。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看,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是美國的3.5倍、日本的5.3倍、英國的7.7倍、德國的8倍。而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對外開放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約,一些地區對綠色設計的價值和重要性認識仍處于模糊狀態。 而這讓一些公司看到了其中大有作為的價值,并且抓住機遇,有報道稱,安世亞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蘇氏精密制造技術(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中國工業再設計”體系,并且已經取得一定成果。如某汽車生產企業,采用安世亞太精益研發體系技術對一款越野卡車的前橋進行了再設計,在原結構基礎上,將內部加筋處理,采用蘇氏精密鑄造技術整體成型,實現了將原來由78個鋼制零件焊接而成的前橋殼整體鑄造成一個鋁制零件,在不降低性能指標的前提下,減重達到63%,直接減少材料成本250元。如果再設計技術普及開來,以中國每年生產2400萬輛汽車計,物耗成本減少可以達到每年60億元。由于材料要求降低、減少能耗、減少排放、節能環保等,該應用的綠色效益是節材效益的5倍之多。 但毫無疑問,“工業再設計”的推廣過程中可能面臨觀念、標準和人才等制約因素。在觀念方面,“工業再設計”的順利實現往往是由于突破性新技術和新工藝的出現,再設計其實就是把握這些已有的新技術和工藝,促使其快速向成果轉化。 因此面對創新,傳統產業可能因為觀念滯后不愿沖破原有的企業結構和思想觀念,接收顛覆性創新特別是在產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整個企業不愿意放棄業已形成的優勢,將處于惰性狀態,缺少創新所需的內部條件;另外,在人才方面,從事工業產品設計的人員對正向設計、精益研發、綠色制造等理念的認知接收程度和實踐機會也大大影響工業再設計推廣應用的步伐。鑫泰數控加工中心機器人龍門 不過這些桎梏工業創新的理念因素隨著國家對工業結構調整升級進程深入,會逐步減弱從反方成為支持者,成為中國工業創新的新動力,在整個工業生態圈形成正反饋的良性循環,并最終產生快速優化迭代達到最優狀
|
|
|